2025-05-22 13:27 点击次数:54
【前言】
从秦朝开始,中国就有了统一国家的大传统。每当国家动荡不安,只要稍微有点势力的军阀,都会梦想着统一全中国,或者至少要占领前一个朝代的所有地盘,这样才好自称是正统继承人,名正言顺地统治天下。
不过,想要把全中国都统一起来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,毕竟咱们国家实在太大了。就说最早统一中国的秦朝吧,那时候它的地盘就有340万平方公里,比现在的好多欧洲大国都要大得多。而且从那以后,中国的地盘还在不停地变大,到现在,咱们国家的陆地面积已经达到了约960万平方公里。
地方太大带来的麻烦有两个:一个是范围太广,后勤供应跟不上,打个仗得跑好几千里地,粮食得准备充足才行;另一个就是人多,管理起来特别费劲。
所以,要是想打赢一场统一国家的战争,开国者得特别厉害,不仅要心胸宽广,能接纳所有人,还得特别有决断力,敢作敢为。
这里拿汉朝和唐朝的开国故事来说,给你讲讲为啥开国皇帝得有胆识和大局观!
【一、无赖天子—刘邦】
刘邦,他是那个创建了强盛汉朝的大英雄,汉朝可是咱们中华头一个闻名全球的大帝国。刘邦为统一的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直到现在,老百姓还都记得他,夸他是千古伟人。
不过,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,在史书的记载里可没那么光彩照人。
据说,这位高祖皇帝还没发迹的时候,就是个不务正业的人,用现在的话说,就像个小混混头目,领着一群哥们儿瞎晃悠,招惹寡妇,不干正事,还常跟人聚众斗殴。
他起兵后,那股无赖劲儿还是没改,书上说,他曾骑在读书人的脖子上,还往人家帽子里撒尿,按现在的标准来看,他这行为真是一点也不像个帝王的样子。
可你别看这个人之前像个无赖,他居然只用了七年的时间,就把出身高贵的项羽给打败了,一统了江山。
为什么一个出身贫寒、行为不规矩的刘邦能在秦末那么多英雄里冒出来,最后当上皇帝呢?说白了,就是因为他有那种不摆架子、耍无赖的本事,还有看准时机就行动,毫不含糊的决断力。
有人讲,刘邦之所以能胜利,是因为他身边有一帮厉害的角色,像汉初三杰那样。萧何管后勤是一绝,张良搞外交无人能敌,韩信带兵打仗更是顶尖高手。有了这三位,就算是个普通人当头儿,也能取得成功。
不过你们有没有琢磨过,要是刘邦啥也不是,那韩信、张良、萧何这些大牛,咋会愿意跟着他呢?
在跟随刘邦之前,萧何不过是个管县里事务的小官,韩信呢,只是在项羽那边看大门的。张良虽然出身好点,是韩国的贵族子弟,但也到处流浪,忙着想让韩国重建。在那时候,他们还没出名,谁会真正把他们当回事啊?
秦朝末年,大家特别看重家庭背景,但刘邦这个平民英雄不一样,他不看重出身,只看能力。可以说,多亏了刘邦的慧眼识珠,那三位杰出的人才才能大展身手,名扬四海。
即便是自己不太瞧得上的那些读书人,只要他们有本事,他也会立刻变得热情起来,笑脸对待。
汉朝刚建立时,大学问家陆贾去见刘邦,刘邦把他带到自己睡觉的地方,一边洗脚一边笑话他说:“我可是靠打仗打下这江山的,你那些读书人的道理能有啥用呢?”陆贾一点也没被吓到,反问道:“打天下靠武力,治天下也靠武力行吗?”
刘邦一听,觉得这人挺有本事,立马换上笑脸,向他请教怎么管理国家,一点国君的架子都没有。这就是刘邦最厉害的地方,只看能力,不摆架子。
另外,刘邦对于局势的把握和决策能力特别出众,超出常人。
碰到手下人跑光,没法完成皇上派的活儿,他一咬牙就上了山当了土匪。秦朝末年天下大乱,他瞅着机会来了,就和萧何从里到外一起动手,攻下了沛县。接着又占了咸阳,抢了个先手。后来项羽找上门来,他干脆低头认输,先保住自己的队伍。
这一连串果断的决定,让人感觉他就像是个不讲情面的政治冷酷者,就算项羽用他的老爹和老婆孩子来威胁,他也毫不动摇,逃跑时甚至狠心地把两个孩子推下车,这种狠劲,一般人可做不出来。
刘邦那股厚脸皮的劲儿,加上他果断不手软,还有挑人用人的眼光,这天下不被他拿下才怪呢!
【二、李渊—唐朝开国第一敌】
和汉高祖刘邦的豪放不羁比起来,唐高祖李渊的样子就显得有些逗趣了。
他被自己儿子赶下皇位,是开国皇帝中独一份,历史上常把他描绘得十分窝囊。但在我看来,这完全是咎由自取,要是没他,唐朝统一至少能提前五六年。
可以这么说,唐朝建立时最大的阻碍不是来自外面,而是就在皇宫的龙椅上。那位端端正正坐在那里的太祖皇帝,给大唐的开国大英雄秦王李世民制造了不少麻烦,差一点儿就让刚刚安稳下来的天下又乱套了。
隋朝快结束的时候,很多地方势力都在抢地盘,李渊是朝廷里的大官,也是关陇一带的贵族,他也带着自己的军队反了。靠着他的儿子李世民打仗厉害,唐军打败了刘武周、王世充、窦建德这些大军阀,国家眼看就要统一了。
可偏偏在这个时候,李渊非要跟二儿子李世民过不去,他的一系列举动,竟然无意间打造出了一个初唐时期的名将制造者——刘黑闼!
刘黑闼原本是窦建德手下的将领,窦建德战败被抓后,他就回老家种地了,压根没想过要去争抢天下。
可没想到,有个消息让刘黑闼火冒三丈,他以前的老板窦建德,竟然被李渊给下令杀了!
河北的窦建德是个大军阀,他性格宽厚,深得老百姓和手下士兵的喜欢,称得上是个仁慈的领导。可惜运气不太好,偏偏碰上了隋末最厉害的将领李世民,最后被李世民打败并抓了起来。
李世民对窦建德十分敬重,在送他进京的路上,心里还盘算着如何保住他的命,这既是出于两人的情分,也蕴含着深远的政治打算。
现在河北那边已经投降了,各地都在等着安稳下来。窦建德在河北老百姓心里威望很高,就像是个能稳住人心的宝贝一样,可以留在长安,显示咱们的宽容大度。要是贸贸然把他给杀了,肯定会惹恼老百姓的。
不过李渊没理这些,他拒绝了李世民的请求,直接下令把窦建德和他的家人都杀了。而且,他还下了一道命令,让所有窦建德的部下在规定时间内去官府报到,这可把窦建德的老部下们吓得不行。
窦建德被杀后,他们哪还敢信赖李唐的命令,索性直接去找了回家种地的刘黑闼,求他重出江湖,一起对抗李唐。打着为主子报仇的旗号,刘黑闼再次举起了反叛的大旗,河北各地的人们都跟着响应,原本平静下来的地方,这下又打起来了。
有了窦建德留下的家底,刘黑闼踏上了成为初唐时期著名战将的征途。在隋唐故事里常听到的罗艺,还有薛万彻、薛万军以及徐茂公,都曾经败在了他的手里。
李世民秦王亲自带兵出站,最终把刘黑闼打得大败。刘黑闼只好带着剩下的士兵逃到突厥那边。李世民胜利回到朝廷没多久,刘黑闼就马上借突厥的兵马,又回来打反击了。
这次回击的气势更猛,占领的地方比上回造反时还要多。在唐朝朝廷里,李渊怕李世民势力太大,就派李建成去攻打刘黑闼。
李建成的谋士魏征,后来成了太宗时期的大臣,给他支了一招。他说,窦建德的手下之所以反叛,主要是因为他们怕被李唐杀掉。要是能宣布,只要投降就不追究以前的事儿,那刘黑闼的军队自己就会散掉。
李建成听了魏征的意见,先是把俘虏们都给放了,然后又放出话去,说只要大家丢掉武器,就能回家种地,以前的事儿就不再计较了。
用了这个计谋后,刘黑闼的部队很快就散了,他自己也慌慌张张地逃跑,最后被李建成抓住杀了头,这样一来,河北才算是真的平静了。
这次造反,唐朝军队死了好几万人,还损失了好多将领,并且惹恼了河北的老百姓,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。说到底,都是因为李渊下的那道命令闯了大祸。
李渊的狭隘心胸还不止这些,像杜伏威、萧铣、王世充这些投降的头领,有的被砍了头,有的被秘密杀害,真是一点政治智慧都没有。
要不是李世民皇上特别厉害,李渊这种老顽固贵族,恐怕早就被人砍头示众了。
【三、结语】
刘邦和李渊,一个是平民百姓起家,一个是贵族后代继位,虽然都是建立新朝代的皇帝,可他们的背景真是大不一样。
刘邦临终前还在操心后代,忙着收拾那些不同姓的王爷,反观李渊,在玄武门之变前,老是压制李世民,心里头还想把他太子之位给撤了,这胸襟气度,真是一比就看出差别了!
从历史角度看,如果用卑鄙的心思去谋求统一,那肯定会碰到很多麻烦。只有尊重贤能,了解并善用人才,才能让所有人都心悦诚服!